细玩服此汤,曰余根据桂枝汤法煎服,其意自见。故脉见尺寸俱浮,知病在太阳表也。
既下之以虚其里,复发汗以虚其表,阴阳两虚,阳无所附,夜而安静,不呕不渴,是内无阳证也;无表证,身无大热,脉沉微,是外无阳证也。甘遂、芫花、大戟三味,皆辛苦气寒而禀性最毒,并举而用之,气味相济相须,故可直攻水邪之巢穴,决其渎而大下之,一举而患可平也。
蛭虫之善饮血者,而利于水,□虫之善吮血者,而猛于陆,并取水陆之善取血者以攻之,同气相求;更佐以桃核之苦温,推陈致新,大黄之苦寒,荡涤邪热,故名抵当也。至二日恶寒自止,则是太阳之邪已悉归并阳明,此为阳明病也。
王公曷为不删而略之,王公亦以其甘能生血,且其气微温,是以能温分肉而实皮毛。 《内经》曰∶“气有余,则制己所胜,而侮所不胜。
其直者,从缺盆下乳内廉,下挟脐,入气街中。《千金方》诊法与《脉经》同。
而又属足经,故沉。咽则因物而咽,以应地气。